之家美文网

迪拜之晨绿洲未尽时

分类: 美文  时间: 2025-09-11 12:03:40  作者: 云烟极光 

点击全文阅读

凌晨一点十五分,亚特兰蒂斯酒店大堂的灯光调暗了一半。程远站在礼宾台后,整理着明天要用的旅游手册。夜班总是这样,漫长而安静,只有偶尔的客人进出打破沉寂。

电梯"叮"的一声响起,程远条件反射地抬头,看到俞瑾快步走出来。白天的干练形象不见了,此刻她脸色苍白,右手紧紧按着左臂,左手拿着公文包,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肩上。

"俞女士?"程远快步迎上去,"您需要帮助吗?"

俞瑾抬头,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,似乎没想到会再次见到他。"我...不太舒服。"她的声音比白天虚弱许多,"可能是食物中毒,我需要去医院。"

程远立刻按下对讲机:"安保部,礼宾台需要医疗支援,请呼叫救护车。"然后转向俞瑾,"您能描述一下症状吗?"

"胃部绞痛,头晕,冒冷汗..."俞瑾话没说完,突然弯下腰,程远下意识伸手扶住她的肩膀,隔着薄薄的衬衫能感觉到她在发抖。

"深呼吸,救护车马上到。"程远保持着手臂的支撑,另一只手拿起柜台下的医药箱,"先喝点葡萄糖水。"

俞瑾接过纸杯,指尖冰凉。她喝了一口,眉头紧锁:"谢谢...没想到半夜还有中文服务。"

"夜班安排会说多国语言的员工是酒店标准。"程远回答,同时注意到她手腕上的卡地亚表盘显示着时间——五点,应该是北京时间,凌晨五点,她可能刚结束工作不久。

轮椅很快送到,但俞瑾摇摇头:"我能走。"她直起身,却踉跄了一下。程远不动声色地站到她身侧,形成一个可供依靠的角度。

"酒店有合作的国际医院,车程十分钟。"程远说,"需要通知您的同事吗?"

"不!"俞瑾反应有些激烈,随即压低声音,"不用惊动他们,明天还有重要会议。"

程远点点头,帮她拿起落在沙发上的公文包。包很沉,里面露出平板电脑和一叠文件的一角,最上面那份印着《中阿教育合作白皮书》。

救护车闪着灯停在门口,穿白袍的**医生用英语询问症状。程远流利地翻译着,当医生提到"食物中毒"时,俞瑾突然用中文说:"不可能是晚餐,我只吃了房间送的水果拼盘。"

程远眼睛微微睁大,转向医生:"请问最近是否有其他客人报告食用酒店水果后不适?"

医生查了下记录:"昨天有三例,都是中国客人。"

俞瑾闻言苦笑:"看来我的肠胃还没适应迪拜。"

去医院的路上,程远坐在救护车角落,尽量不占空间。俞瑾靠在担架上,闭着眼睛,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细小的阴影。程远注意到她左手无名指有一圈淡淡的痕迹——曾经长期佩戴戒指留下的印记。

"程先生。"俞瑾突然开口,眼睛仍闭着,"你不需要跟来的。"

"酒店规定,VIP客人就医必须有员工陪同。"程远说,虽然他知道这条规定通常只在白天执行。

医院灯火通明,比迪拜大多数地方要凉一些。程远帮俞瑾填完表格,在等待检查时去自动贩卖机买了瓶矿泉水。

"这里医疗费很贵。"他把水递给俞瑾,"但酒店有保险覆盖。"

俞瑾接过水,指尖这次碰到了程远的手背,一触即离。"你好像很熟悉这里?"

"去年有位台湾客人突发心脏病,我陪了一整夜。"程远轻描淡写地说,没提那位客人最终没能回国,也没提自己因此获得了年度优秀员工。

检查结果出来是轻度食物中毒,医生开了药,建议休息24小时。程远去药房取药时,听到账单金额——折合人民币近三千元。他悄悄松了口气,幸好俞瑾有保险。

回程的出租车上,俞瑾靠在窗边,药效让她看起来放松了些。"你在迪拜多久了?"她突然问。

"两年零四个月。"程远回答。

"喜欢这里吗?"

程远思考了几秒:"这是个充满矛盾的城市。最豪华的酒店背后就是劳工营,最高塔的影子下藏着最破旧的巷子。"

俞瑾转过头,第一次认真打量他:"你说话不像普通酒店员工。"

"大学读的国际贸易,***写的是中东市场。"程远微笑,"不过在这里,学历远不如会说**语有用。"

车停在酒店门口,程远坚持送俞瑾回房间。电梯上升时,俞瑾突然说:"你知道吗?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示弱。"

程远不确定该如何回应,只好实话实说:"您处理得很好。"

"叫我俞瑾吧,现在不是工作时间。"她顿了顿,"谢谢你今晚的帮助。"

到达套房门口,程远递上药袋:"每六小时一次,记得饭后服用。需要我明早叫醒您吗?"

"不用,我助理八点会来。"俞瑾接过药,犹豫了一下,"你...会中文写作吗?我们这次需要整理大量**教育政策资料。"

程远心跳突然加快:"我写过商业分析报告。"

"明天下午三点,如果你有空,来会议室找我。"俞瑾说完,迅速刷卡进门,没给他回答的机会。

程远站在走廊上,直到感应灯自动熄灭。这个邀请来得太突然,他需要思考。回到礼宾台时,值班经理约瑟夫正怒气冲冲地等着他。

"擅离岗位两小时!你知道规矩!"约瑟夫用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吼道。

程远出示医院单据:"VIP客人紧急情况,按手册第17条处理。"

约瑟夫眯起眼睛:"那个中国女人?她什么来头?"

"教育代表团团长,房间订的是行政套房。"程远平静地回答,故意不提临时工作的事。约瑟夫以"收集客人资源"闻名,常把员工发现的商机据为己有。

交班时天已微亮。程远在员工更衣室打开手机,有三条母亲发来的语音。他靠在铁皮柜上听着,母亲的声音穿过七千公里传来,问他有没有按时吃饭,说邻居家儿子结婚了,彩礼要了三十万。

程远回复了一条"都好",附上昨天在酒店拍的照片——刻意选了有棕榈树和泳池的角度。锁屏前,他鬼使神差地搜索"新视野教育俞瑾",跳出的第一条是福布斯中国"30位30岁以下精英"教育类榜单。

照片上的俞瑾穿着白色西装,比现在年轻几岁,眼神锐利。简介写着:新视野教育创始人,将中国STEM课程引入中东第一人,毕业于沃顿商学院。

程远关上手机。他们之间隔着的不是电梯门,而是一整个阶层。但下午三点,他还是会去会议室——不是为了可能的机会,而是因为承诺过的事就要做到。

清晨的阳光再次透过员工宿舍的窗帘时,程远刚睡了两小时。同屋的拉吉正在用手机大声播放宝莱坞音乐。

"兄弟,你脸色像被骆驼踩过!"拉吉扔来一罐红牛,"夜班遇到麻烦了?"

程远拉开拉环,碳酸气泡**着喉咙:"遇到个生病的VIP客人。"

"中国人?"拉吉眨眨眼,"我听说有个超漂亮的中国女老板住进来了。"

程远呛了一下:"你消息真灵通。"

"行李部的哈桑说的,她带了两个超大行李箱,全是书。"拉吉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,"约瑟夫已经在打听她了,好像想跳槽去她公司。"

程远握紧易拉罐。约瑟夫会**语、法语和英语,确实比他有优势。但俞瑾需要的是中文写作...他摇摇头,赶走这些想法。一个晚上的特殊遭遇不代表什么,他见过太多短暂交集后永不相见的客人。

下午两点五十,程远站在行政楼层会议室门外,心跳比平时快。他换了干净的制服,甚至借了拉吉的古龙水。手里拿着一个U盘,里面是他两年来整理的迪拜商业观察笔记——从未给任何人看过。

门开了,俞瑾的助理——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走出来:"程先生?俞总在等您。"

会议室里,俞瑾正在视频通话,流利的英语讨论着课程授权协议。她看起来完全康复了,西装笔挺,头发一丝不苟。看到程远,她示意他坐下,继续通话:"Al-Maktoum基金会的条件我们不能接受...对,知识产权必须保留..."

程远安静地坐着,观察会议室。白板上写满中阿双语笔记,桌上摊开的文件有"机密"字样。俞瑾的电脑旁放着中式茶具——在满屋**咖啡杯中格外显眼。

视频结束,俞瑾转向他:"感觉好点了吗?"

程远一愣,意识到她在问昨晚的事:"应该我问您才对。"

"多亏你的帮助。"俞瑾推来一份文件,"看看这个,我需要把它翻译成中文,加些本地化注释。"

程远浏览着,是迪拜教育局最新的私立学校法规,密密麻麻的**语原文上已有铅笔标注。"您懂**语?"

"足够读懂合同,不够深入分析。"俞瑾倒了杯茶给他,"deadline是明天中午。"

程远计算着时间:"我需要请假..."

"已经和你们总经理说好了。"俞瑾微笑,"他听说新视野准备在迪拜设办事处,非常...热情。"

程远立刻明白了约瑟夫早上的反应。总经理直接插手,意味着这不是普通合作。他谨慎地问:"您需要什么样的注释?"

"重点标出对中国教育机构有利和不利的条款,特别是外资持股比例、课程审查这些。"俞瑾的眼睛直视他,"你之前在迪拜做过市场分析,应该了解这里的***。"

程远心跳加速——她调查过他。U盘在口袋里突然变得沉重:"我可以今晚完成,但需要查阅一些资料。"

"用我的权限。"俞瑾推来一张门卡,"2408套房,有高速网络和打印机。我九点前不会回去。"

程远接过门卡,上面还残留着俞瑾的体温。这已经远超酒店员工与客人的正常互动边界,但他说不出拒绝的话。

"为什么选我?"他终于问出口。

俞瑾整理文件的手停顿了一下:"因为你在救护车上说,最高塔的影子下藏着最破旧的巷子。"她抬起头,"我需要既看得见塔,也了解巷子的人。"

离开会议室,程远在员工洗手间盯着镜子里的自己。制服领口已经磨得起毛,黑眼圈明显,与镜中那个福布斯精英榜上的俞瑾像是两个世界的人。

但此刻他口袋里装着2408的门卡,那里有高速网络、专业打印机,可能还有他梦寐以求的机会。今晚,他将第一次以专业人士而非服务生的身份踏入酒店客房区。

程远深吸一口气,调整领带——还是父亲送的那条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已经是他在迪拜两年多来,最接近梦想的一天。

猜你喜欢

精选美文